<noframes id="zfd91">
    <address id="zfd91"><listing id="zfd91"><meter id="zfd91"></meter></listing></address>

    <address id="zfd91"><nobr id="zfd91"><progress id="zfd91"></progress></nobr></address>
    <form id="zfd91"></form>

      Eiafans.com_環評愛好者

       找回密碼
       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建設項目環評、驗收信息公示平臺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啟左側

      [環評公示] 廣西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yuanhong 發表于 2011-10-14 14: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廣西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1 規劃概況
      ⑴ 規劃目標
      ① 服務于深入推進“兩區一帶”協調發展,加快發展服務業和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市到縣、相鄰縣基本實現有普通公路省道便捷通道相連,構筑城際、縣際快速公路網絡;
      ② 服務于廣西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泛珠等多區域經濟合作以及實施國家外交戰略的需要,普通公路省道網應連接鄰省周邊縣城及以上節點和國家二類及以上口岸,形成出省出邊快速通道;
      ③ 服務于推進廣西城鎮化跨越式發展,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普通公路省道網應連接各縣城以及70%以上的鄉鎮,形成縣城至地級市、縣城至縣城、縣城至全國重點鎮和自治區重點鎮的快速通道;
      ④ 服務于廣西大力發展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加快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加快發展旅游業,普通公路省道網應與自治區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區、主要港口、鐵路、民航等客貨運輸樞紐、自治區級重點旅游景區通道相銜接,形成工農業產品快速貨運通道和旅游快速客運公路網絡;
      ⑤ 服務于加強國防建設,保障我國海洋權益與能源運輸通道的安全,增強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適應公路交通量快速增長需求,普通公路省道網應提高重要通道的通行能力,重點區域內適當增大路網密度,形成可靠的普通公路省道網和國邊防快速公路網絡。
      ⑵ 規劃方案
      廣西普通公路省道網布局方案由16條南北縱線、15條東西橫線、17條聯絡線組成,總規模19534km,使廣西基本形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區縣市,連接所有機場、主要港口、國家二類以上邊境口岸、3A級以上旅游景區及自治區級以上開發區,對接相鄰省份和越南主要公路通道的普通公路省道網。
      2 環境現狀
      2.1 自然環境
      ⑴ 廣西簡稱“桂”,陸地區域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2.5%,居各省區市第9位。
      ⑵ 廣西地處我國南部,具有獨特的地貌特征,北、西接云貴高原,南臨大海,屬云貴高原至東南沿海丘陵過渡地帶,整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周圍山地環繞,中間低平,形似盆地,盆地邊緣多缺口。
      ⑶ 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氣溫高、熱量豐富,夏長冬暖,雨量充沛,夏濕冬干,雨熱同季。
      2.2 社會環境
      ⑴ 廣西是全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的沿海自治區。
      ⑵ 全區轄14個地級市、3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7個縣、12個民族自治縣,首府在南寧。
      ⑶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是全國10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資源豐富,旅游產業為其支柱產業之一。
      ⑷ 自1978年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廣西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國民經濟呈現持續、穩定、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⑸ 據2010年度全區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全區土地總面積2376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42.4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8.62%;園地面積109.9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63%;林地面積1334.1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6.15%;草地面積112.33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73%;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面積84.1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4%;交通運輸用地面積26.7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86.2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63%;其他土地180.0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58%。
      ⑹ 目前,廣西交通已形成以公路為主,水運、鐵路、航空相配套的立體運輸網絡,有效支撐了廣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2.3 生態環境
      廣西地處低緯度地帶,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南瀕熱帶海洋,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征明顯,光熱充足、雨量豐沛、雨熱同季,自南向北依次出現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三個生物氣候帶;山地、丘陵、臺地、谷地、盆地、平原等各類地貌縱橫交錯,河流眾多,地層組成復雜多樣且地區性差異明顯。特殊、復雜、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孕育了極其豐富的生物物種,形成森林、濕地、海洋等多種類型自然生態系統,并相對穩定地維持著各種生態服務功能。但是廣西生態環境形勢還比較嚴峻,仍然存在著自然災害頻繁、森林質量下降、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較嚴重、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對環境壓力較大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生態安全面臨著威脅。
      2.4 環境質量現狀
      廣西地表河流縱橫交錯,年徑流量大,水資源豐富。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快,以及種植、養殖業迅猛發展,產生大量的工業、生活、農業面源污染物并進入地表水環境,對水環境質量構成很大威脅,特別是枯水季節一些河流河段如欽江、邕江等水質已達不到功能要求。除水環境外,環境空氣和聲環境質量已逐漸好轉。
      2.5 環境敏感目標分布
      ① 截止2009年9月,全區共建立自然保護區78處,總面積1458979.4hm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6個,自治區級50個,市級3個,縣級9個。
      ② 廣西現有森林公園48個,總面積257330.01hm2,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0個,自治區級22個。
      ③ 廣西現有風景名勝區35個,5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個,自治區級35個。
      ④ 廣西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8種(類),二級保護植物61種(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2種,二級保護動物135種;廣西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7種。
      3 環境影響分析
      3.1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⑴ 對水土保持影響評價
      ① 公路建設誘發水土流失主要表現為路基工程的填筑或挖方,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壞,使土壤表層裸露,原地表坡度、坡長改變,從而使地表的抗侵蝕能力降低。
      ② 根據《廣西水土保持規劃》,對可能穿越桂西北石土山區和桂東南低山丘陵區重點治理區的路段進行了識別,識別結果表明待建路段中田林~鳳山(橫3)、羅城~環江(橫3)、金秀~蒙山(橫6)、平南~梧州(橫7)、隆林~西林(縱16)、樂業~鳳山(聯絡線16)等路段穿越或臨近重點治理區,建議在項目階段嚴格做好水保防護,將對水土流失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⑵ 對敏感區的影響分析
      自然保護區:在所有擬建路段中,橫4中的融水~河池段、縱5中的荔浦~金秀段、縱12中的上思~防城港段、聯絡線15中的大直~防城段1km范圍內分別分布有九萬山自然保護區、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橫3中的桂林~臨桂與凌云~田林段、橫4中永福~融水與富川~陽朔段、橫15中的碩龍~龍州~弄隴段、縱8中的來賓~黎塘段、縱10中的大化~扶綏段、縱13中的隆安~崇左段1km范圍內分別分布有海洋山自然保護區、凌云泗水河自然保護區、壽城自然保護區、銀殿山自然保護區、下雷自然保護區、老虎跳自然保護區、紅水河來賓段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三十六弄-攏均壩自然保護區、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9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橫15中的碩龍~龍州~弄隴段1km范圍內分別分布有古龍山自然保護區、春秀自然保護區2個縣級自然保護區。
      森林公園:擬建路段橫3環江~河池段、聯絡線6昭平~蒼梧段5km范圍內分布有愛山自治區級森林公園和五疊泉自治區級森林公園。
      風景名勝區:擬建路段中縱5中的荔浦~金秀段5km范圍內分布有大瑤山風景名勝區。
      地質災害:規劃線路中有43段不同程度的穿過地質災害多發區,其中有9段為待建公路、12段為在建路段、22段為已建路段。對于擬建路段在下一步項目環評階段進一步優化路線方案,盡量減少地質災害多發區路段長度,同時做好《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對于在建路段嚴格落實環評報告及地質災害報告提出的相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對于已建路段做好公路養護管理,發現災情及時清障并總結經驗教訓做好防范。
      ⑶ 巖溶地貌影響分析
      橫3中的鳳山~凌云段、橫4中的南丹~河池段、橫13中的松旺~張黃~那思~欽州段、橫7馬山~大化~田東段、橫8桂平~上林段、縱16隆林~西林段、聯絡線9白沙~柳州段等6段路段經過巖溶強度發育區。
      ⑷ 生態服務價值影響分析
      公路網規劃擬建公路建設導致的生態服務價值損失為8960.47萬元,同時交通設施用地也具有其生態服務價值,整個公路網規劃占地38036.07hm2,其對應的建設用地生態服務價值489.18萬元,因此實際生態服務價值損失為8471.29萬元,約占規劃期末生態服務總價值的0.0992%。
      3.2 水環境影響分析
      公路網規劃實施可能會影響到部分源頭水保護區,報告書通過水功能區劃和路網布局圖疊加進行了初步的識別。
      ⑴ 橫3中的鳳山~凌云段、橫2中的富川~陽朔、河池~南丹、融水~河池段、橫6中新圩~金秀段、橫7中的那坡~弄隴段、橫15東興~憑祥段、縱10扶綏~板爛段、聯絡線3富川~鐘山、聯絡線11大塘~來賓10段擬建路段1km范圍內分布有10處源頭水保護區。
      ⑵ 橫3中的環江~河池段、橫12中的崇左~靖西段、聯絡線1桂林~雙牌段1km范圍內分布有3處水源地。
      3.3 聲環境影響分析
      報告書在不考慮路堤、路塹、障礙物及其他聲源的情況下以典型路段為例估算了噪聲達標控制距離,在實際計算中還應疊加背景噪聲。但在具體項目布線階段可以此為依據,為噪聲敏感點預留出足夠的空間距離,盡可能減少因交通噪聲引起的拆遷或其他矛盾。
      3.4 環境空氣影響分析
      在本次規劃環評中由于缺少各路段交通量及相關的車型分布數據,僅對典型交通量狀態下不同行車速度時CO、NOx排放源強進行了計算,計算結果表明機動車尾氣中的CO隨著車速的增加排放量將會減小,NOx的排放量則隨著車速的增大而增多。
      3.5 社會環境影響分析
      ⑴ 公路網建設能有效增強綜合國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帶動廣西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促進廣西社會全面進步。
      ⑵ 按靜態投資匡算,完成廣西自治區公路網的建設任務需要投資1030億元,可累計創造生產總值309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206萬個,將對廣西自治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⑷ 報告書對可能壓覆礦產資源的路段進行了識別,識別結果表明可能有6條擬建路段壓覆不同種類的礦產資源,建議在項目階段針對這些路段進行具體分析。
      4 規劃協調性分析
      ⑴ 與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協調性分析
      國高網規劃經過廣西境內的國家高速公路有“二縱四橫”,總里程為3899km,其中重復里程130km。普通公路網的建設減輕廣西境內規劃的國家高速公路壓力的同時,對其形成了有效補充,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
      ⑵ 與高速公路網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至2030年,廣西高速公路網總規模將達到7980km,形成橫貫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區的“5縱8橫8支線”的高速公路網格局。在高速公路沒有布局和到達的區域,普通公路網能成為廣西高速公路網的有效補充,有效連接廣西高速公路網,方便車輛有效運輸,快捷出入高速公路網。
      ⑶ 廣西城鎮體系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普通公路線路在發展主軸基本上都有布設,公路網布局在城市(鎮)群和城市(鎮)帶也均有分布;符合城鎮體系規劃中綜合交通規劃要求。
      ⑷ 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協調性
      普通公路省道網布局充分考慮了與廣西地區經濟結構和發展的協調性,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公路網的實施可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公路交通的需求,并且公路建設適當超前還可以拉動經濟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施。
      ⑸ 與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主要規劃的礦產資源重點開采區和鼓勵開采區均有規劃公路分布,有利于礦產資源的開發;全面規劃的普通公路省道網可以緩解經濟欠發達區因交通運輸條件差而影響礦產開采的狀況,促進礦產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利用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以及全自治區尤其是礦產資源豐富而經濟欠發達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
      ⑹ 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二五”規劃的協調性分析
      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原則能有效保障環保“十二五”的順利實施;普通公路省道網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能有效配合和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二五”規劃重點工程的實施,最大程度上減輕對環境的影響。
      ⑺ 與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協調性
      廣西地貌類型多樣,地質環境條件較為復雜。其中由于降雨以及削坡等人為因素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都會對公路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順利實施是普通公路網能否順利施工和運行的前提保障。同時建議在公路網具體項目實施過程中提出采取措施對地質災害進行預防和治理,保證公路建設和運營的安全。
      ⑻ 與旅游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協調性
      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明確提出服務于旅游業發展,將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的主要公路與規劃旅游線路有機結合,能確保公路規劃滿足旅游發展的需求。
      ⑼ 土地資源合理性分析
      通過對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土地利用的模擬分析和計算,可以得出以下兩點:1、公路占用耕地的比例較大,因此在施工階段將會對耕地及農作物產生較大的影響,在項目環評階段應注意重點分析具體項目對耕地的實際影響,同時由于占用荒地及其它類型土地比例較小,也可在項目環評中在進一步合理設置線路走向,盡量減少占用耕地、高覆蓋度林地和草地;② 公路網規劃土地利用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發展的要求。
      5 環境保護措施
      5.1 生態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⑴ 整體保護措施
      ① 避繞生態保護對象
      ② 合理規劃穿越山地線路,減少對山地生態系統的破壞
      ③ 減少平原區生態破壞
      ④ 在可綠化地區加大公路綠化和植物防護工程
      ⑤ 積極推廣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
      ⑥ 加強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
      ⑵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 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總原則;
      ② 在項目階段合理規劃具體線位走向,從源頭避免控制水土流失的產生;
      ③ 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相結合的辦法。
      ⑵ 占地影響減緩措施
      ① 堅持“盡量不占、少占耕地和基本農田,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和既有道路改造”的原則;
      ② 在計階段進行環境保護設計,可能條件下盡量采用低填路基,多利用既有路改擴建,適當增加橋涵數量;
      ③ 施工過程中合理布設取棄土場,盡量利用已有道路作為施工便道,減少臨時占地量,施工完成后,及時對臨時用地進行恢復,還地與農,還田與民,減少路網建設對農業的影響。
      ⑶ 沿線動植物影響減緩措施
      ① 規劃階段:明確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繁殖地,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做好沿線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施工時避開其繁殖季節,在野生動物活動范圍和遷徙途徑中設置動物通道等。
      ② 實施階段:禁止非法獵捕和破壞國家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建立動物綠色通道、設置警示標志及保護屏障。
      ⑷ 生態敏感目標的減緩措施
      ① 自然保護區
      合理布線,遵循地形選線、地質選線與環保選線相接合的原則,盡量避讓自然保護區,減少對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② 其他敏感區域
      在具體項目階段,對可能涉及到生態敏感區的路段,應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提前開展相關調研分析,避免由于工作深度不足造成對環境的破壞。
      5.2 水環境影響減緩措施與建議
      ⑴ 合理選線
      在路網規劃和路線勘察設計階段要認真調查論證路線走向與地表水系的相互關系,設計足夠的橋梁、涵洞,以減少高路基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在跨越河流、湖泊等水體時,盡量采用橋涵跨過,減少使用堆填式的路基結構,減小對地表水體的影響;盡可能避免使現有河流水體改道,維系原有地表水體水文條件。
      對于涉及敏感水體的新建路段,建議在路線規劃和設計中合理布設線位,遠離水源地。對于改建路段,建議對于跨越地表水源地的大橋設置橋面雨水徑流收集系統,將橋面雨水導入橋頭沉淀池中,避免直接進入水體。
      ⑵ 加強施工期水污染防治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期,加強對施工隊伍的生活污水處理,施工材料應遠離水體,施工廢水、廢渣禁止排入水體。
      ⑶ 路面徑流水污染控制
      在自然保護區、地表水源地、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等區域,若公路距此類對水質有特殊要求的水體較近時,應注意解決好路面徑流對水環境的污染問題,路面排水不能直接排入這些水體。應結合實際情況在路邊設置沉淀池進行沉淀處理后排放或利用天然洼地、池塘等收集處理路面徑流。
      5.3 聲環境影響減緩措施與建議
      ⑴ 規劃階段:控制路線距環境敏感點的距離;調整縱坡;改進路面結構類型,改善面層混合料成分,適度修正橫向刮紋間距或改作縱向拖紋處理;盡可能采用降噪效果好的路塹型式,尤其是路線通過敏感區時。
      ⑵ 降噪措施概述
      公路運營期間,應視交通量、人口密度、污染程度以及環境條件,分別采取綠化、搬遷個別住戶以及采取適當的隔音措施。
      5.4 環境空氣影響減緩措施與建議
      ⑴ 實施具體項目時嚴格執行環評報告書所提環境空氣減緩措施。
      ⑵ 加強綠化、完善監督管理體制,與能源規劃和城市規劃相結合。
      5.5 社會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⑴ 居民生產生活影響對策
      嚴格征地,妥善拆遷。在路線選址設計中,應在為沿線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基礎上,盡量繞避村落、學校以及其它環境敏感建筑物,進行多方案比選,避免大規模拆遷方案。如有拆遷,應根據有關政策,提出妥善安置方案。
      公路建設鄰近居民區的路段應根據現有道路分布合理設置通道,減少阻隔,方便兩側居民出行。
      ⑵ 文物古跡保護
      ⑶ 礦產資源開發影響對策
      公路規劃中可能影響到礦產地的路段,這些路段設計階段應注意避免壓覆核心礦產資源開發區。
      5.6 景觀影響減緩措施
      ⑴ 合理的線型設計,做到連貫、均勻、協調、舒暢,使其具有良好的視覺誘導性和優美的外觀。
      ⑵ 科學的附屬設施設計,集服務、休息、娛樂于一體。
      ⑶ 通過綠化改善景觀。
      6 規劃優化調整建議
      6.1 規劃目標的優化
      原規劃目標缺少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論述,在全國上下大力提倡綠色GDP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今天,應在規劃階段體現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宗旨,因此在規劃目標中應該增加“保護生態環境,構建綠色通道,節約土地資源,推廣新材料、新技術,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公路運輸網絡”和“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的內容。
      6.2 可能經過重要敏感區(點)路段優化建議
      ⑴ 涉及自然保護區的擬建路線優化建議
      橫4中的融水~河池段、縱5中的荔浦~金秀段、縱12中的上思~防城港段、聯絡線15中的大直~防城段1km范圍內分別分布有九萬山自然保護區、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防城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橫3中的桂林~臨桂與凌云~田林段、橫4中永福~融水與富川~陽朔段、橫15中的碩龍~龍州~弄隴段、縱8中的來賓~黎塘段、縱10中的大化~扶綏段、縱13中的隆安~崇左段1km范圍內分別分布有海洋山自然保護區、凌云泗水河自然保護區、壽城自然保護區、銀殿山自然保護區、下雷自然保護區、老虎跳自然保護區、紅水河來賓段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三十六弄-攏均壩自然保護區、崇左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9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橫15中的碩龍~龍州~弄隴段1km范圍內分別分布有古龍山自然保護區、春秀自然保護區2個縣級自然保護區。規劃階段所劃定的是公路走廊帶,在規劃階段,聽取環境保護部門和各自然保護區各部門對路網布局和線路走向的意見,了解全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的分布情況和具體范圍,在規劃線路時,進行多方案比選,在滿足工程和交通要求的前提下,選擇盡可能遠離保護區的方案,應盡量避讓自然保護區,避免分割自然保護區。在具體項目實施階段,對這些路段進行詳細考察論證是否穿越自然保護區或項目的建設是否會對自然保護區造成影響,如穿越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或緩沖區,應根據周邊的線路布設和地形地貌情況提出了調整方案,嚴禁穿越核心區或緩沖區;如穿越保護區實驗區,論證項目穿越保護區的必然性,有可調方案的應提出比選方案,無比選方案的要經過保護區管理機構的認可;如項目不穿越保護區但項目的實施會對自然保護區產生影響,應論證項目的可行性,并提出嚴格的保護措施。對所有可能對自然保護區產生影響的公路項目應在項目環評階段組織進行專題報告:論證項目的可行性。
      ⑵ 涉及森林公園的擬建路線優化建議
      擬建路段橫3環江~河池段、聯絡線6昭平~蒼梧段5km范圍內分布有愛山自治區級森林公園和五疊泉自治區級森林公園。如果這些路段線位布設不當將會對廣西森林公園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建議在下一階段的規劃設計時避開相關森林公園,特別是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
      ⑶ 涉及風景名勝區的擬建路線優化建議
      擬建路段中縱5中的荔浦~金秀段5km范圍內分布有大瑤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公路應盡量臨近而不是穿越風景名勝區,若規劃公路確有需要穿越風景名勝區,必須保護好風景名勝區內的景物、水體、林草植被、野生動物資源和地形地貌,不能隨意開山取石。
      ⑷ 涉及源頭水保護區的擬建路段優化建議
      橫3中的鳳山~凌云段、橫2中的富川~陽朔、河池~南丹、融水~河池段、橫6中新圩~金秀段、橫7中的那坡~弄隴段、橫15東興~憑祥段、縱10扶綏~板爛段、聯絡線3富川~鐘山、聯絡線11大塘~來賓10段擬建路段1km范圍內分布有10處源頭水保護區,建議對這些路段在具體項目階段采取避繞措施,避免公路建設對源頭水產生不利影響:包括切斷水源和污染水質等。
      ⑸ 涉及飲用水源地的擬建路段優化建議
      橫3中的環江~河池段、橫12中的崇左~靖西段、聯絡線1桂林~雙牌段1km范圍內分布有3處水源地,建議對這些路段在具體項目階段盡量采取避繞措施,避免對水源地產生影響。
      ⑹ 涉及文物古跡的擬建路段優化建議
      橫3中的環江~河池段、橫4中的富川~平樂段、橫7中大化~田東段、橫13中的松旺~張黃~那思~欽州段、橫15憑祥~碩龍段、縱8融水~柳城段、縱10扶綏~板爛段、縱13隆安~崇左段、聯絡線3鐘山~回龍段、聯絡線9大柳江~金秀段等10段路段兩側500m范圍內分布有文物古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這些路段要論證其與文物估計的位置關系,確需經過文物保護范圍的,要辦理相關手續,且要確保文物安全。
      ⑺ 涉及強巖溶地貌發育區擬建路段優化建議
      由表5.1-7可知,橫3中的鳳山~凌云段、橫4中的南丹~河池段、橫13中的松旺~張黃~那思~欽州段、橫7馬山~大化~田東段、橫8桂平~上林段、縱16隆林~西林段、聯絡線9白沙~柳州段等6段路段經過巖溶強度發育區,路線方案設計時應盡可能避開這些區域。
      ⑻ 涉及地質災害多發區的擬建路段優化建議
      橫3鳳山~凌云~田林段、橫4融水~河池段、橫5田陽~百色段、縱7富祿~融安段、縱13天峨~東蘭段、縱15舊州~那臘段、縱16隆林~西林段、聯絡線1隆林~西林段、聯絡線16鳳山~樂業段擬建路段不同程度的經過地質災害多發區,對于擬建路段在下一步項目環評階段進一步優化路線方案,盡量減少地質災害多發區路段長度,同時做好《地質災害評估報告》;對于在建路段嚴格落實環評報告及地質災害報告提出的相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對于已建路段做好公路養護管理,發現災情及時清障并總結經驗教訓做好防范。
      7 綜合評價結論
      廣西普通公路省道是具有全區政治、經濟、國防意義的干線公路,是對高速公路干線網的補充和完善,也充當農村公路的主集散通道,在綜合交通運輸系統中起著基礎銜接和中轉支撐作用。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實施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通過完善規劃階段的環境保護措施,公路生態環境影響和環境污染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公路建設與環境敏感區的矛盾基本得以解決,與區域發展規劃相互促進,以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
      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布局總體合理,與其他相關規劃基本協調。從生態和環境保護角度,在按照評價提出的調整建議修改后,廣西普通公路省道網規劃可行。

      8 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眾認為必要時向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索取補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在環評網站公示,從2011年10月14日~10月27日,在此期間公眾如有疑問,可致電以下部門咨詢。
      --單位、聯系電話
      建設單位:廣西自治區交通運輸廳
      聯系電話:0771-2115695
      聯系人:覃處長
      評價單位: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聯系電話:010-58278967
      傳真:010-58278968
      E-mail:wuyurong@163.com
      聯系人:伍玉容
      電話開通時間:
      公示日期范圍內,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00
      公眾反映問題請留下姓名、性別、年齡、聯系方式等,以便意見反饋。
      --征求公眾意見的范主要事項
      主要事項:征求公眾對項目建設的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問題。
      --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
      公眾通過電話、信函、Email和網站提出意見。
      --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
      2011年10月14日~10月27日
      公示單位:廣西交通運輸廳
      評價單位: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
      2011年10月14日
      沙發
      天生一水 發表于 2012-2-28 16:42 | 只看該作者
      廣西藍海洋環境工程監測技術有限公司是經廣西區工商局批準登記注冊的專業環境監測服務機構,是一家社會服務性環境檢測機構。公司,擁有現代化實驗室的工作環境和一批價值百萬元的國內外先進檢測分析儀器設備;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工作人員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專業技術人員占78.5%,高級工程師和工程師占21.4%。
      公司長期與廣西區環境監測中心站和貴港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保持技術磋商機制;擁有較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以保證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公正性、權威性,為社會檢測服務出具檢測數據具有法律效力的權威機構。公司實驗室完全依照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要求建設,2011年12月,經廣西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批,獲廣西中國計量認證CMA證書。
      公司業務范圍: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測及治理咨詢、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監測、“三同時”監測、ISO14001認證環境監測、EICC認證環境監測及其他有償檢測服務。
      公司具備噪聲、振動、水、大氣等的檢測資質和能力,擁有680多平方米的環境檢測工作室,先進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微電腦煙塵平行采樣儀、大氣采樣器、紅外測油儀、電子天平、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可見分光光度計、多功能聲級計、環境振動分析儀等大型儀器設備。

      檢測能力
      水和廢水:水溫、色度、濁度/渾濁度、pH值、殘渣、電導率、流量、六價鉻、總硬度(鈣和鎂總量)、酸度、堿度、溶解氧、溶解性總固體、礦化度、亞硝酸氮、透明度、懸浮物、硫酸鹽、硝酸鹽氮、氨氮、總氮、總磷、甲醛、游離氯和總氯、氯化物、氟化物、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硫化物、揮發酚、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石油類和動植物油、銅、鋅、鉛、鎘、鐵、錳、鉀、鈉、鈣、鎂、鎳、總鉻等。
      環境空氣和廢氣:氣象參數、煙(粉)塵煙氣參數、煙氣黑度、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甲醛、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氧化物、氯化氫、氟化物、氨、六價鉻、氯氣、硫化氫、銅、鋅、鉛、鎘、鐵、錳、鎳等。
      噪聲和振動:環境噪聲、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廠界噪聲、建筑施工場界噪聲、社會生活環境噪聲、城市港口及江河兩岸區域噪聲、鐵路邊界噪聲、聲源噪聲、振動等。
      聯系人:小梁 電話:13317663255  QQ:415603553
      希望能和大家合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熱點推薦上一條 /1 下一條

      2022年環境影響評價師輔導

      聯系我們|業務合作|手機版|Archiver|環評愛好者 ( 鄂ICP備06016596號-1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293號

      關注官方公眾號

      關注官方抖音號

      GMT+8, 2025-5-11 22:33 , Processed in 0.0826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