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曉琹 于 2013-4-25 14:36 編輯
鎮雄縣大河煤礦30萬噸/年擴建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第二次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6年2月14日發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規定,現將鎮雄縣大河煤礦30萬噸/年整合擴建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有關信息予以公告。公告內容如下: (一)建設項目名稱 鎮雄縣大河煤礦30萬噸/年整合工程項目 (二)建設項目概要 大河煤礦位于鎮雄縣大灣鎮羅甸村,屬于整合、擴建的礦井。為了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進一步優化云南省煤炭產業結構,根據《云南省煤炭資源整合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昭通市鎮雄縣煤炭資源整合方案的批復》(云煤整合[2008]41號文),大河煤礦屬鎮雄縣煤炭資源整合方案相鄰重組型礦井,大河煤礦為整合主體,小河煤礦為被整合對象,整合技改后礦井名稱為鎮雄縣大河煤礦有限公司大河煤礦,設計生產能力為30萬t/a。礦區面積約2.35km2,開采標高為+1140m~+840m。 (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分析
1、水環境影響分析
①地表水環境影響
通過污水處理站處理后,水質達到GB20426~2006《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部分回用用生產,剩余廢水達標排放,項目運行過程中加強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管理,真正做到礦區廢水總排放口長期穩定達標排放,則對羅甸河及其支流水環境質量影響輕微。
②地下水環境影響
該煤礦投產后,對地下水的影響主要為潛在污染源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及項目開采活動對地下水補、逕、排的影響。項目廢水處理后達標排放,下滲對地下水的影響較小。煤礦開采后期將有可能導致地下水逕、排發生改變,淺層地下水含水層有可能疏干。閉礦后,地下水的補、逕、排將逐漸恢復。
2、生態影響分析
大河煤礦C5煤層平均采厚1.48m、C6煤層平均采厚1.17m,根據預測,大河煤礦開采C5煤層最大下沉約1.089m,最大水平移動0.392m,最大傾斜15.66mm/m,最大曲率在0.13(10-3/m),最大水平變形在5.29mm/m間。煤礦礦井地表最終變形整體上不明顯,但開采時產生地表變形的可能性較大,分布于開采礦坑邊界部位。礦層開采后,其上覆巖層將首先發生移動與破壞,而后再傳遞至地表。采空區地表將出現地表裂縫,局部地段可能產生沉陷,并伴隨產生或誘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3、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工業場地內采用太陽能和電供熱,為清潔能源,對環境影響較小。
儲煤系統為輕鋼結構儲煤場,采取灑水降塵,廠周綠化等措施后,可有效抑制揚塵產生,有效減少儲煤場揚塵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裝卸、轉載等環節均設置于儲煤場內,并采取噴霧抑塵設施,揚塵可達標排放。環評對地面儲煤場進行預測評價,預測結果表明TSP最大小時落地濃度為0.0182mg/m3,對應下風向距離為108m,最大占標率為2.03%,采取措施后儲煤場揚塵對環境影響小。估算模式已考慮了最不利的氣象條件,分析預測結果表明,只要采取必要的防塵灑水措施,整合項目對周圍大氣環境質量影響較小。
4、聲環境影響分析
運營期噪聲主要來源于礦井通風機房、風壓機房、機修車間等,通過對噪聲預測分析,預測點晝間預測值均達標。工業場地噪聲對周邊敏感點噪聲影響不大,預測未出現超標現象,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采取以上措施后,工業場地噪聲源對關心點影響很小。
5、固體廢物處理處置
大河煤礦運營期主要固體廢物包括煤矸石、生活垃圾、井下水處理煤泥及生活污水處理污泥。礦井運營期掘進矸石量為0.6萬t/a,大河煤礦工業場地設矸石轉載場,定期轉運煤礦矸石至鎮雄縣毛壩頁巖磚廠綜合利用;井下水處理站煤泥干化后隨原煤出售;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同生活污水處理站沉淀污泥一起衛生填埋。項目固體廢物均得到合理處置,對環境影響不大。 (四)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采用公眾參與調查表的方式提出您的意見和看法。 公眾參與調查表另行發放,公眾提出的意見和看法的時間為2012年3月12日至3月19日。 (五)建設單位:鎮雄縣大河煤礦有限公司 聯系人:何總 電話:13408838496 通信地址:鎮雄縣大灣鎮羅甸村 (六)環境影響報告編制單位:太原核清環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聯系人:何工 電話:0871-4602504 QQ郵箱:826995713@qq.com 通信地址:昆明市官渡區日新村508號(石油小區)7幢203室 郵政編碼:650200 |